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8:07:55    次浏览
■本报记者彭德倩如今的全球学界以西方主流理论为基础,中国的研究者如何发出更大的声音?昨天举行的第二届复旦—新大国际论坛上,世界银行前副行长林毅夫提出经济学领域的这个问题。其实,这也是当前社会科学领域中,中国学者普遍面临的瓶颈和困惑。“如今研究中国经济问题,如果从西方主流经济理论切入,相关论文往往更容易在国际高层次期刊发表,”林毅夫话锋一转,“但这样的研究,不是完全本土化的,对中国发生的现象,可能无法有真正的认识,甚至出现理论与现实‘两张皮’。”在林毅夫看来,21世纪很可能是中国经济学家中大师辈出的世纪。当前,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不可忽视的重要经济体,对中国问题的研究,正在成为经济学研究的重心,相关原创性理论也可能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带来巨大影响力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植根于本土的中国经济学家,完全有可能在当前的世界学界评价体系中扭转局面。